查看原文
其他

​马军教授:免疫靶向治疗方兴未艾,联合治疗是未来发展方向

马军 仁医界 2021-04-01

马军教授在会上的精彩演讲视频


2020年11月13日—15日,由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湖北省抗癌协会、北京生命绿洲公益服务中心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血液科承办的“2020临床细胞免疫治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大会”隆重举行。会议邀请了该领域著名学者、专家、教授及血液肿瘤界精英带来多维、立体、全新的视角与理念,交流分享了“细胞治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领域的学术新发现以及国际前沿进展。


会上,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所长马军教授带来题为《淋巴瘤靶向治疗进展》的精彩演讲报告。马军教授介绍,近八十年来血液肿瘤的治疗经历了从粗放化疗到个体化精准治疗的历程。1960年费城染色体的发现开启了分子靶向治疗之门,而近年来联合以抗体为基础的抗肿瘤免疫治疗比如单抗、双抗、ADC、CAR-T、CAR-NK、癌症疫苗等新药物、新疗法的研究应用大大地提高了淋巴瘤的治疗疗效,而且不良反应也可接受。根据目前的临床研究进展情况,可以预见免疫靶向联合治疗是未来发展方向,可作为挽救治疗的优选策略。目前免疫靶向治疗还需要在是否进入一线进一步提高有效率、序贯治疗能否延长PFS或OS、长期随访效果是否良好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研究探索。


 专家介绍



马军 教授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所长

CSCO监事会监事长、亚洲临床肿瘤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分会副会长、中国抗淋巴瘤联盟前任主席。马军教授1979年赴日本东京大学医学部留学,一直致力于血液系统的良恶性疾病的诊疗,特别以治疗白血病和淋巴瘤享誉业内。1982年在国内首先建立体外多能造血祖细胞培养体系,填补国内空白。自1983年至今应用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序贯疗法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200余例,10年无病生存率85%,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先后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专著40余部, 获国家、省、市科技奖二十项。承担国家863重大科研项目8项,省、市级科研课题25项。



推荐阅读

马军教授:力争在20年内赶超发达国家的淋巴瘤治愈率
王建祥教授:CAR-NK细胞疗法—治疗血液肿瘤的又一利器
周剑峰教授:进一步优化CAR-T疗法向终极治疗方向发展,更好地融合于现有治疗体系
朱军教授:国内CAR-T研究数量多但原始创新不够,未来应深化研究做出中国特色
梁爱斌教授:管控CAR-T治疗相关毒副作用是未来需努力的方向
胡永仙教授:CAR-T桥接allo-HSCT临床获益明显,未来通用型CAR-T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张曦教授:CAR-T和移植结合应用前景可期,未来还需进一步研究若干问题
周剑峰教授:双靶点CAR-T临床表现良好,多靶点是CAR-T研发必然趋势
李振宇教授:CAR-T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初有成效,未来还需加强研究
张明智教授:CD7 CAR-T细胞治疗难治复发T-ALL/LBL,早期临床研究疗效优异、意义重大
黄慧强教授:PD-L1治疗复发难治结外自然杀伤细胞/T细胞淋巴瘤,临床试验疗效突出,未来前景可观
周剑峰教授:血液肿瘤分子诊断逐步升级,全程精准管理未来可期
侯健教授:坚持与多发性骨髓瘤斗智斗勇,不断寻找治愈的希望
蒋慧教授:在临床中深化科研思路,探索儿童血液疾病的更优治疗方案
郝思国教授:脐血移植治疗血液肿瘤疗效显著,未来前景广阔
赵明峰教授:CAR-T疗法—细胞临床应用的“升级武器
常春康教授:MDS治疗正处于黎明前的黑暗,再往前一步就能看到曙光
邵宗鸿教授:探索血液疾病的源头,向医学科研上游进军
杨建民教授:CAR-T研究如火如荼,临床需要理性思考,基础研究更需创新
宋献民教授:“精准管理”,勇探白血病的高龄“禁区”
齐军元教授:期待CAR-T细胞治疗纳入肿瘤一线治疗方案
陆佩华教授:一切以患者为导向,瞄准医学前沿阵地
付海英教授:不断认识复发难治淋巴瘤,探究更精准的治疗方案
杨林花教授:白血病不再是绝症,规范治疗是关键
林海锋教授:如何给晚期肿瘤患者更好的治疗?
赖洵教授:攻克难治复发性血液肿瘤,CAR-T细胞疗法未来可期
吴秉毅教授:多药联合治疗是多发性骨髓瘤的未来发展方向
李本尚教授:细胞治疗或是血液肿瘤患者的最后一道防火墙
朱军教授:2020年COSO淋巴瘤诊疗指南亮点解析,新药物新方案带来新突破


仁医界

用科学进步之术给患者希望之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